涨胎式夹具的膨胀原理是什么?动态演示让你一目了然​
http://www.tz1288.com/ask/8849077.html
  • 1.初始状态(放松):弹性涨套松弛地套在锥形芯轴上,两者之间留有微小间隙。此时涨套外径小于待加工工件(如孔、管件)的内径,工件可以轻松放入或取出。

    2.施加轴向力(驱动):通过液压、气动或手动机构(如拧紧螺母),驱动锥形芯轴沿着轴线精确地移动。最常见的是芯轴向左移动(从操作者视角),深入涨套的锥孔中。

    3.锥面挤压与径向扩张:当锥形芯轴向涨套的锥孔深处移动时,锥面与锥面紧密贴合。芯轴锥面的“大端”不断挤压涨套锥孔对应的“小端”区域。由于锥角的存在,芯轴的轴向运动被强制转化为对涨套内壁的径向向外压力。

    4.弹性变形(膨胀):涨套的薄壁结构在此径向压力下,被迫发生均匀的、可控的弹性变形。就像一个被撑开的气球(但材料是金属,变形在弹性极限内),涨套的外径精确地、同步地增大。

    5.夹紧工件:膨胀后的涨套外表面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工件内孔壁上,产生强大的径向夹紧力,将工件牢牢固定。这种夹紧力来源于涨套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恢复力(想收缩回原状但被锥面顶住),通过摩擦将力传递给工件。

    6.自锁效应(保持):锥角设计巧妙(通常小于摩擦角),使得芯轴一旦到位,工件加工时产生的切削力或振动反而会驱动芯轴更紧地楔入涨套,形成自锁,确保夹紧可靠。

    7.释放(收缩):加工完成后,驱动机构反向作用,将锥形芯轴沿着轴线拉出(向右移动)。芯轴锥面的“小端”逐渐脱离对涨套的挤压。涨套依靠自身的材料弹性,自动收缩恢复到原始较小的外径状态,与工件内孔脱离接触,工件即可轻松取下。

    核心要点:

    *能量转换:驱动机构的轴向力通过锥面配合,转化为作用于涨套的径向扩张力。

    *弹性变形:涨套的薄壁弹性结构是实现均匀径向膨胀的关键,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可反复使用。

    *均匀夹紧:结构设计确保夹紧力沿圆周均匀分布,非常适合精密、薄壁或易变形工件的夹持,定位精度高。

    *自锁可靠:合理的锥角设计提供加工过程中的自锁稳定性。

    这种原理广泛应用于汽车轮毂、轴承套圈、管件、齿轮等需要高精度、高同心度内孔定位的车削、磨削、铣削等加工场合。其动态膨胀过程清晰展现了力与形变的巧妙结合。

按字母分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91121         |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10200857号-23         |         高新技术企业:GR201144200063         |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351号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