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光子晶体宝石的 “共振频率” 对人体有何作用
http://www.tz1288.com/ask/8846866.html
  • *光子晶体是什么?它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纳米结构的材料(天然或人造),能像“光的筛子”一样控制光传播。特定频率(颜色)的光无法穿过(形成“光子禁带”),而特定频率的光则能被强烈局域和增强(形成“共振模式”)。

    *“共振频率”是什么?当入射光的频率恰好与光子晶体结构本身支持的特定振动模式(即共振模式)相匹配时,光会被“困”在结构内部特定区域,能量密度急剧增大,产生强烈的光学响应。这是光子晶体器件的核心工作原理(如高效激光器、超灵敏传感器)。

    “共振频率”对人体的作用:科学与现实的界限

    1.物理层面存在光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光(电磁波)照射人体时,确实会与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特定波段的光能产生已知效应:

    *可见光:影响视觉、调节生物钟。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理疗中常用)。

    *紫外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过量会损伤皮肤/DNA。

    *光子晶体宝石的“共振频率”若落在这些波段(如近红外),理论上其增强的光场可能影响局部组织的温度或光化学反应速率。

    2.关键问题与争议:

    *穿透深度:皮肤和组织对光有强烈散射和吸收。光子晶体增强的光主要存在于其表面或近场区域,难以穿透到人体深层组织产生全身性效应。

    *“生物共振”缺乏证据:市场上常宣称宝石的共振频率能“调节人体生物磁场”、“平衡能量场”或“修复细胞频率”。现代生物物理学和医学没有可靠证据支持人体存在这类可被外部特定频率光“共振”调节的“生物场”或“细胞频率”。生物体内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化学和电生理过程,无法简单类比为物理共振。

    *天然宝石的“光子晶体”属性存疑:天然宝石(如欧泊、蛋白石)虽有周期性结构,但其规整度和尺寸精度通常远低于实验室制备的光子晶体,产生的“共振”效应往往微弱、宽泛且不稳定,与精密器件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按字母分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91121         |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10200857号-23         |         高新技术企业:GR201144200063         |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351号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